蝙蝠文章网

首页 >  经典语录 > 

元稹《遣悲怀》三首,字字泣血句句泪,被誉为古今悼亡诗第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08:49:11    

提到悼亡诗词,有三位诗人是绝对绕不过的。

一是潘岳,他是真正痴情的男子,他的写给亡妻的诗,直接引领了悼亡诗这一题材的兴起。

二是纳兰性德,他是写悼亡诗词数量最多的人,妻子离世带来的悲与痛,笼罩了他短暂又璀璨的一生。

第三位就是今天要聊的这位诗人——元稹。

在中唐诗坛上,元稹与白居易齐名,还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为肃清当时诗坛风气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单以在诗歌上的成就而论,元稹却是远远不及白居易的。

然而独独在一种题材上,元稹诗的深刻性、复杂度与感染力,比白居易略胜一筹,那就是悼亡诗。

元稹的悼亡诗,不仅仅是失去爱人的痛,更夹杂着愧与悔,带着普通人最常见那种无能为力之感,因而特别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中情感最为饱满的,当属《遣悲怀》三首,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充满了现实的悲哀。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第一首讲生前,主要回忆了妻子韦丛嫁给自己后的生活。

谢公”,指的是东晋宰相谢安,相传他在子侄辈中,最欣赏的是小侄女谢道韫。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隐居山林、安贫自守,生前家徒四壁,死后衣不蔽体。

谢家是当时的第一等士族,黔娄却是以贫穷出名的隐士,元稹用他们的云泥之别,来比喻自己和妻子韦丛的身份之差。

韦丛的父亲是工部尚书、太子少保韦夏卿,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自幼当然是千娇百宠。父亲为她取名“丛”,取字“茂之”,都寄托了对她平安长大的美好祝愿。即使在女性地位不低的唐代,像她这样拥有完整的名字,且没有被家族赋予其他要求的女孩子,也是很少的。

而元稹呢?他八岁就失去了父亲,从此家道中落,生活十分贫苦。

元稹用“黔娄”自比,不仅仅是表达自己家境贫寒,同时也暗示了妻子的贤惠和知书达礼。

黔娄的妻子也是出身贵族,嫁给他后却安贫乐道,即使身无长物,却依然甘之如饴。

同时,她也十分有气节、品行高贵。黔娄死后,家中连一块能盖住他全身的白布都没有,遮住头就遮不住脚。

孔子的弟子曾参前去吊唁,看到这种情况就对黔娄妻子说,不如把白布斜着盖,这样就能遮住他全身了。

黔娄妻子却说,“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言下之意是他生前只行正道,从不肯“斜”,死后自然也不能“斜”。

元稹明写自己的贫窘,暗示的却是妻子的贤德。

“乖”字,在古代有相反、相悖的意思。百事乖”三个字,概括了韦丛嫁给自己后的生活状态:一切都与从前大相径庭,贵族少女从此不得不过着清贫日子。

接下来的颔联和颈联,特别具体形象地描写了两人共同生活中,妻子的贤惠之处和“百事乖”的细节。

“顾我无衣搜荩箧”,看到丈夫没有衣服穿,于是翻遍了自己的箱子,看看有没有布给他做衣服,有没有旧衣服可以缝补翻新。

“泥他沽酒拔金钗”,“泥”是缠着央求的意思,明明家中已经很穷了,却捱不过丈夫的撒娇耍赖,拔下头上的金钗给他换酒喝。

“野蔬充膳甘长藿”,拿野菜豆叶充饥却毫无怨言。“藿”是豆叶的意思,“长藿”则是已经长老了的豆叶,不再鲜嫩可口,但妻子依然甘之如饴。

“落叶添薪仰古槐”,没钱买柴,只能抬头望着大槐树,等它落下叶子来扫一扫,好给灶堂里添一把柴火。

养家糊口本是丈夫的责任,但他一无钱财、二无官职,三无打柴种菜的技能,只能将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以致她27岁便撒手人寰。

妻子陪他度过了最艰难困苦的时光,如今他“俸钱过十万”,却已经不可能与他“同富贵”了。

他只能“营奠复营斋”,拼命地祭奠,不停地斋僧布道,可哪又有什么用呢?地下的人真的能收到生人的馈赠吗?

元稹很直白地写了自己曾经的穷,更直白地表达出了“如今我已经有钱了可你却享受不到”的悲哀和无奈,不够含蓄,却足够有冲击力,令人顿生感同身受之痛。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第二首讲身后,主要写的是妻子亡故之后自己的生活。

“昔日戏言身后事”是夫妻、情侣间经常会讨论的话题,但大多带着玩笑成分,属于闺房之乐的一部分。

林黛玉曾问宝玉“假如我死了呢”,宝玉说那自己就剪了头发做和尚去,后来黛玉死了、大观园没了,他也真的做了和尚。

我们不知道元稹跟妻子开玩笑时是怎样回答的,但无论什么样的答案,在妻子离世后再想起,难免都变成肝肠寸断。

下面两联依然写眼下现实中的细节,充满了琐碎却真实的生活感。

“衣裳已施行看尽”,不忍心对着你穿过的衣裳睹物思人,于是陆陆续续地施舍送人,如今已经没剩下几件了。

“针线犹存未忍开”,你亲手做的那些针线活儿,我既不舍得送人,也不忍心细看,于是只能把它们封存在箱柜之中。

“尚想旧情怜婢仆”,看到家中的奴婢和仆从,想到他们都是你一手调教的,便忍不住对他们多出几分怜惜之情。

“也曾因梦送钱财”,在梦中看见你还和活着时一样为了生计发愁,醒来后就开始不停地给你烧纸钱,想让你在那边过得轻松一点。

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平凡、最琐碎的小事,但正因为事情那么小那么琐碎,所以才显得那么真实。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没有真实出现过的情绪,是不可能写得如此质朴、如此深沉。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抛开第一首中往昔生活的甜蜜与艰难,没有那些那些缺衣少食、连柴火都没有的苦日子,那么我们很难对诗中的“贫贱夫妻”产生具体的感触。

抛开第二首中眼下生活的酸楚和凄凉,没有那些衣裳针线旧日婢仆引起的回忆,没有亡妻入梦、殷勤烧纸钱的深情,那么我们也无法真切体会到诗人的“”。

元稹虽然是诗人,可他的悼亡诗里,写的是小人物的悲哀和自责,是平凡的普罗大众能够感受到的不甘和无奈。

“贫贱夫妻百事哀”,不仅是小人物艰难求生的哀,更是曾经“共患难”的、最为亲密的爱人,如今天人永隔的“哀”,是永恒的遗憾和不可能释怀的伤痛。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前两首从妻子的生前写到亡后,第三首则彻底将视角转到了诗人的内心,写尽了心中伤痛。

“闲坐悲君亦自悲”,开篇一句承上启下。前两首都是“悲君”,此一首转为“自悲”。悲的是什么呢?

“百年都是几多时”,人生短短不过百年,又能有多长的时间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邓攸是西晋人,曾经在战乱之中舍子保侄,最后却无子而终。诗人感慨他如此善良却终生无子,进而引出世事无常、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无奈之感。

“潘岳悼亡犹费辞”,潘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安,他写给妻子的《悼亡诗》三首,是公认开悼亡之先河的作品。然而他的悼亡诗写得再好,不过是徒然悲鸣,对于逝者来说毫无意义,因此等于白费笔墨。

潘岳如此,元稹不亦是如此吗?他借古人之行,抒发的是个人深沉的悲哀。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窅(yǎo)冥:深暗的样子,形容墓地所处的位置幽暗寂寥。

这是更深一层的悲哀,同穴而葬、来世重会,看似是绝望之中唯一的希望,实则只是虚无缥缈的幻想。

想明白这所谓的希望毫无意义,因而生出更深沉的绝望:逝者已矣,无论如何都永远无法补偿了。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唯有以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的思念,报答你平生为我奔波劳累的苦心、不得伸展的双眉。

这是无可奈何的绝望之后,唯一没有办法的办法,悲至此处,不能自已,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韦丛嫁给元稹时,年仅20岁。

当时元稹25岁,官职卑微、家境清贫,但韦丛贤惠持家,毫无怨言。

两人的婚姻持续了七年,韦丛不仅辛劳操持家务,更是生下了五男一女,身体愈来愈难以支撑。

元和四年(809),元稹终于升了官,做了俸禄比较高的监察御史,韦丛却奄奄病逝,年仅27岁。

故而元稹对韦丛的感情,不仅仅是爱,更是敬、是愧、是悔。

正因如此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他的悼亡诗才能做到字字出于肺腑,叙事真实、写情真切,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佳作。

周咏棠说它“字字真挚,声与泪俱”,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认为这组诗绝就绝在真实,“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

而孙洙《唐诗三百首》更是给了它极高的地位:“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