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文章网

首页 >  经典语录 > 

六首采莲诗词,满载一湖荷香,梦入江南深处,收取莲心与旧人归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2 10:36:57    


1.涉江采莲,所思远道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南北朝诗人陆凯思念北方的故友范晔时,就随信寄去了一枝江南的梅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而《古诗十九首》里的思妇,想到漂泊在外的夫君,则涉江踏水,采摘最美荷花。一边还自问自答,采了送给谁啊,要送给远在他乡的爱人,聊表相思。

这里诗人特意用芙蓉代替莲花。所谓芙蓉,夫容也。每采一朵芙蓉,就想到夫君俊秀的面容,采得越多,想得越多;而想得越多,也就采得越多。

这样的采莲,少了少女采莲的欢快轻松,却多了成人之间那种甜蜜的忧伤。

因为远在他乡的夫君,正望着江南故乡所在的方向,望断山水相隔,望尽长路漫漫,也意欲把相思传递,把归期盼至,与心爱的妻子白头到老。

同样的思君不归,《西洲曲》里那个“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女子,也曾深情期盼,“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而吴均笔下的女子,则以荷花自比,劝说郎君要辜负红颜与花期: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2.耶溪采莲,游冶郎醉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唐•李白《采莲曲》

李白写诗历来出手不凡,自带浪漫之气,就连写采莲女也要聚焦到若耶溪畔,捎带上浣纱的美女西施。

就像他曾描写荷花,不像杨万里关注于花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将昔日西施采莲而众人观看的无限风光尽情勾勒: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这首《采莲曲》亦是如此,江南出美女,因为西施的存在,若耶溪尤甚。这位采莲女未见其人,就给人以古典清新之感。

李白最爱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位采莲女却隔着荷花笑语晏晏,少了可望不可即,多了人面荷花交相映的青春洋溢。

事实上,这位采莲女也是如此娇美,日照新妆妆映水,香袂轻扬天上闻,让人沉醉水清更沉醉妆美;甚至分不清是荷香还是人香。

在天与水之间,这样的笑隔荷花共人语是如此风流婉转,一下子便酥倒了岸边的青年男子。

不知谁家公子躲躲闪闪在垂柳掩映处,隔着密密麻麻的河塘,痴把佳人瞧。半遮半掩,如痴如醉,少男少女总是诗。

这么美好的青春画卷让旁观的李白感慨万千,随着一声紫骝嘶鸣,惊醒了看花人。

有人踏着落花纵马归去,一路落英缤纷。李白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还有自己青春再见的身影,断人心肠。

这样的采莲女撩动了岸上公子的春心,也挑起了李白青春的感怀,大概世人都难躲避少女的娇羞,“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3.相逢莲下,少女情怀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唐•白居易《采莲曲》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体会到的东方女子婉约之美,在白居易这首诗里早就有精彩呈现。

这位温柔娇羞的采莲女,与心上郎君相逢在水上,相逢在莲下,相逢在荷花深处。

如果说徐俯笔下“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是用一片柳深船动将春意蔓延了开来;那么白居易的“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则是用满船菱动波摇把少女的情怀荡漾了开来。

在她看见心上人的那一刻,是如此娇羞欣喜,又是如此激动慌乱,就当自己忙着低头暗笑掩饰心中情意的时候,殊不知那碧玉搔头掉落在水中的那一刻,已将所有的心事和盘托出。

这一落,仿佛让人听到了响声,也看到了红透的脸庞,甚至感受到了男子的心湖也在摇曳多情。

他是先入水追寻碧簪,还是先安慰女子莫急,抑或找到簪子后犹豫着不知如何开口,这首诗都留给人无穷的想象。

此诗里的采莲女遇到心上人娇羞不语,体现的是江南女子特有的柔美。

而在崔国辅笔下,则尽显江南儿女别样风采,直率又炽烈: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4.隔水抛莲,贪恋少年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其二》

在《红楼梦》里,鸳鸯不愿嫁给贾赦为妾,被其无端猜忌。他说自古嫦娥爱少年,怀疑鸳鸯看上了宝玉或贾琏。

鸳鸯爱不爱宝玉或贾琏暂且不表,但谁不想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一个最相配的良人,年纪相当又情意相投。

皇甫松笔下的采莲女,春心已经萌动,渴望着良辰与良人。

只不过她不是在萌动在风乍起的一池春波里,而是萌动在船动满湖秋光潋滟好里。

她远没有白居易笔下女子遇到心上人低头暗笑的娇羞,而是大胆贪婪地望着美少年,任凭小舟随水漂流。

看到忘情处,采莲女突然抓起一把莲子朝少年抛去,仿佛把心底所有的柔情抛出,戏谑里带着爱慕,挑逗里隐藏着求关注。

而后不久她以为被远处的行人看到,不免又害羞了起来。到底还是少女心性,羞涩仍然是底色。

只不过这天真无邪地大胆一抛,已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水乡少女另一面的天真直率,就像崔颢《长干行》里的女子,“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5.忆采芙蓉,闺情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唐•杜荀鹤《春宫怨》

杜荀鹤笔下的采莲女已是旧时身份,如今已经是深居幽宫被冷落之人。

当下无人问津,让她愈发悔恨自己被美貌所误,一入深宫似海深。

这一个“误”字,不只有不情愿入宫的初心,更有如今承恩不在貌的现状。

既然美貌不能博来恩宠,这位深宫女子自然无心梳洗打扮,更不屑用那些尔虞我诈的手段争宠。

此时静默地看着窗外春光,和煦的春风里传来清脆又细碎的鸟声,高照的正午阳光摇曳着重重叠叠的花影。

此情此景,让这位女子尤其怀念曾经在越溪一起采莲的女伴,那时是多么自由欢快。或许也曾隔水抛莲子,或许也曾逢郎低语笑。又或许只是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可回忆越美好,女子心中的哀怨、悔恨就越发沉重。

这样的宫怨,没有着力在雨露均沾里,而是放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里。

这正是诗人身处晚唐的人生写照,仕途升迁不在才能学识,徒增英雄失路之悲。

6.秋水采莲,离愁别恨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xīchì)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宋·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采莲曲》到了宋代,不再单纯描写劳动或者爱恋,而是成为酒宴上的歌舞。

故而在宋词里的采莲女,很多都是舞女的装扮,就像这首词里的越女,轻罗金钏,精致婉约。

欧阳修将场景设定在了秋水之畔,这位采莲舞女在半遮半掩之中,一边采莲一边芳心乱。为这秋花荷照水,为这藕丝不断。

当这旖旎情思无端被风浪打断后,采莲女才惊觉日暮天晚,雾重烟轻,不见同来伴。

而焦急万分之时,耳边突然传来隐隐约约的棹歌声越飘越远,只留下满满的离愁,平铺十里江南岸。

这绰约的采莲女,传递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共通的离恨别愁,宛如江南女子在浅吟低唱。

同样写采莲舞曲,晏殊则淡化采莲女的形象,以莲花枝叶寄寓美好愿望,“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

这就是古人笔下吴侬软语的一抹倩影,,摇曳在盛夏光年,荡漾在秋水湖畔。

有少女低笑,有少男忘神,有思妇缠绵,有游子深沉,还有文人士大夫说不清道不明的悲欢愁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