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疗器械厂商盼了10年,公立医院院长开箱AI医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1:45:00每经记者:金喆 每经编辑:马子卿
“AI(人工智能)来了,大家都在拥抱。”4月9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顾建英在联影举办的uAInnovation2025创新大会上说。
AI医疗喊了10年,终于不再是“狼来了”的资本故事。今年春节以来,国内几百家三甲医院接入DeepSeek,国家卫健委发布84个AI应用场景。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周翔说,大模型的到来就像春天一样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一些以前靠医生的知识储备、记忆力和通识进行推理的任务可能很快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整个行业正迎来一场巨变。
但AI并不是为了取代医生。在这场关于AI医疗的深度对话中,同场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说,她对AI的态度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爱、越来越快、越来越难”——与几年前不同,现在AI已经成为医生基本的生产工具。
公立医院院长开箱AI医疗
10年前,互联网医疗如火如荼,时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在一场75分钟的对话中,与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互相打断18次,辩论激烈。
有人说科技浪潮下的医院就像是堡垒,科技公司一直想“攻”进去。“火药味”十足的双方,代表的正是公立医疗机构与互联网医疗。王杉并不反对互联网医疗,恰恰相反,他是医疗信息化最早的践行者。彼时,很多公立医院院长的态度相对保守,很少有愿意和互联网医疗对话的。
但在10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公立医院正在开箱AI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我国排名前十位的顶级医疗机构,年门急诊量近140万人次,患者来自全国四面八方。顾建英说,医生、患者和管理者都会感受到AI带来的变化。
例如,在辅助诊断方面,“有爱小山-病历助手”按照诊疗规范主动生成的电子病历可以让医生有更多时间真正看病、思考、培训,而不是不断地做这些重复的劳动。而且医生还可以通过远程诊疗做慢病管理等一系列的突破,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对患者来说,现在中山医院的智慧客服已经通过导入大语言模型,可以24小时不间断为患者服务,如果碰到不能回答的问题就会转到人工。顾建英表示:“这样一个有耐心的24小时服务,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改变。”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顾建英感触更深。她说,经常碰到医生说要空间,有了空间以后要设备,有了设备以后又没人,永远是一个无解。通过数据化和人工智能的赋能,中山医院一方面用模块在诊疗端更规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比如在门诊、急诊病人高峰时预警、配置医疗资源。
AI应用到医疗端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肉眼可见。孙颖提到她所在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12个流程中有9个贯穿了AI元素,剩下3个也实现自动化。以前患者的放疗时间是以天来计算,现在已经控制在24分钟。
但AI确实也在挑战医生。孙颖说:“现在经常有病人拿着DeepSeek来问我们,为什么方案不是这个。以前的信息不对称,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医生怎样提升自己去跟病人沟通。还有哪些是幻觉,你得会辨认;还要建自己的智能体,医生得学这些工科的知识。”
“百模大战”下,AI医疗从效率工具转变为“智能协作者”
这只是AI医疗发生颠覆性变化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DeepSeek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超90家知名三甲医院实现部署。此外,医疗领域的垂类大模型已有上百个。
“AI不是一个技术竞赛,而是解决临床痛点的工具。”盈康生命副总经理、盈康一生医疗服务CEO马安捷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其统计,目前在全球围绕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AI已经有将近500种。国内某三甲医院应用12个AI的产品涉及9个厂家,在每一次服务一个患者去调用各个不同厂家AI的时候,要花费的时间超过20分钟。
但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数据,在已经布局AI影像辅助诊断的医院当中,AI影像辅助诊断的实际使用率是58%。在布局预防预测的AI的应用当中,实际使用率不足22%。马安捷说,盈康生命的AI创新应用平台接入联影智能等多家厂商的AI应用,就是解决医疗多场景与AI产品多样化的难题,从患者、临床和管理三个维度融入AI,构建面向患者的智能交互平台和面向医护技的临床创新平台。
周翔表示,大模型对整个行业的推动非常大,技术推动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推动医院使用。因为治病救人,生死攸关的事情,医生是非常谨慎的群体,所以AI医疗比自动驾驶还要谨慎,但也是应该谨慎的。
但任何形式的医疗都离不开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两个原则。通用大模型在当前许多医疗细分场景中,性能还远未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医疗领域仍然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构建垂域、多模态的大模型,来应对复杂多样的医疗需求。
周翔在发布会现场展示了一些用通用模型生成的文本和医疗影像。“都不像真正的医疗影像,说明它还没有完全学会什么叫医疗影像。我们训练了个医学影像模型学习DSA图像,可以生成非常好的图片出来,但这需要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数据训练。”
他表示,虽然大模型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它仍然没有学会医疗领域很多东西,还会有幻觉。而且,医疗领域很多问题不那么容易学习。“举一个最常见的,所有做AI、但不懂医疗的人第一次进入AI一定会做X光辅助诊断,可是从来没有很成功过。因为它跟人脸找心脏疾病很类似,X光里结节很多时候躲在骨头、心脏后面天生看不见,怎么教AI呢?”
4月9日当天,联影推出元智医疗大模型平台和10余款医疗智能体。周翔表示,AI医疗任重道远,过去七八年,联影智能在医疗领域里积累了很多垂类知识。希望用联影的AI大模型来解决医疗上优质、可控和可及性的问题。
在他看来,医疗行业的决策是多模态诊断的整合,血检、尿检、家族病史、症状加影像,未来还有基因学等新技术,这些综合起来才能对健康问题、医疗问题做出正确的答案。行业挑战就是很多问题非常模糊,这个行业还有非常大的爆发空间。
对此,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也表示,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参数竞赛”,逐渐转向围绕“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的下半场比拼。未来由文本、影像、混合模型能力驱动的大模型基建,将有机会全面重塑AI产品的应用形态,催生一系列能够持续学习进化的智能体,最终将智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 2025-04-14 07:05:00 中国机器人迈入“多机协同、群体智能”阶段
- 2025-04-13 20:40:00 以军轰炸加沙城阿赫利阿拉伯医院
- 2025-04-13 15:54:00 打造远郊特色老年认知障碍防治模式,金山区这个联合病房成立
- 2025-04-12 18:52:00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创伤小恢复快
- 2025-04-12 12:05:00 邓州市穰东镇:重视对精神障碍病人的管控工作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