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奔赴春天里丨从“汗滴禾下土”到“指尖种菜忙”——东河区设施农业的智能跃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31:00
春日的晨光洒在东河区连片的智能温室大棚上,自动卷帘机徐徐升起,精量化播种机在育苗床间规律作响,无人机掠过葡萄棚顶巡检……走进东河区的设施农业基地,科技与传统农耕的深度融合,正为这片土地注入勃勃生机。

育苗播种
东河区设施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足,是果类蔬菜生产的优势区域。在东河区设施蔬菜高品质示范园的智能温室大棚内,农户何远轻点手中遥控器,她家三栋大棚的卷帘便在16分钟内全部升起。“过去手动操作一栋,一个人爬上爬下就要20多分钟,现在连汗都不出!”她笑着向记者展示大棚里的智能控制系统。另一边,农户徐梅的大棚里,绿色藤蔓里藏着长势喜人的黄瓜,棚内温度、湿度实时显示在电子屏上。“半年一棚收入六七万元,一年能赚十几万元。”她盘算着今年的收成,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这样的转变源于东河区实施的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工程。在当地累计整合支农资金6.3亿元,集中改造设施农业近3万亩的基础上,2023年和2024年,抓住自治区政策机遇,争取奖补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10亿元,升级改造设施农业2.2万亩。建成百亩以上示范基地3个。如今,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3.8万亩,年产量48万吨,沙一村果路农业、华鹿农业等示范基地成为科技赋能的标杆。
来到内蒙古华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育苗中心,精量化播种机正以每小时1000盘的速度播撒希望。内蒙古华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配送部经理胡彪站在流水线旁介绍:“它的效率是人工的15倍,播种精准度达97%。”向一片片育苗床望去,片片嫩叶在阳光下茁壮生长,它们将被送往800多户合作农户手中。这座占地百亩的工厂化育苗中心,年育苗量达1.2亿株,可满足4.5万亩蔬菜种植需求。“我们育的是优质种苗,更是农户增收的信心。”胡彪说。
科技的力量在果路农业的智慧大棚里展现得淋漓尽致。20余个温室的PH值、氮磷钾含量等数据实时跳动在中央大屏,在这里,灌溉、施肥、通风、光照、巡检已形成一套智能化种植新模式,不仅能让一年四季都成为收获季,也使每年效益至少增加1.5倍。“给一号棚加营养?手机点几下就行。”内蒙古果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明轻触屏幕,水肥一体化系统立即启动。李明告诉记者,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通过设施和技术干预,实现葡萄达到“两年三熟”,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又不破坏耕地及树林。
近年来,东河区“坚持一个引领、抓好三个关键、开展四大行动”加快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东河区农牧局副局长郭春晖表示,下一步,东河区农牧局将继续打造高品质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加大设施农业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发展壮大优势特色种植产业。重点推动“十个千亩特色种植园”建设,持续推进粮菜轮作模式,发展朝天椒、芥菜、螺丝菜等特色蔬菜种植3000亩。同时重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拓展广告投放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提升东河区设施蔬菜产业品牌知名度。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雅鑫;摄影:许家轩)
相关文章
- 2025-04-04 20:04:00 农业增效益
- 2025-04-04 16:35:00 国家植物园毛绒文创火爆上新
- 2025-04-03 23:50:00 力盛体育高管余星宇拟减持59万股套现680.86万元,为首次减持
- 2025-04-03 22:04:00 公司热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科创新源被责令改正,相关负责人被警示
- 2025-04-03 19:17:00 赛力斯3月产销数据出炉 问界M9一季度销量同比增117.83%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