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尝鲜“咬春”,槐花、山麻楂等春菜大量上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5:45:00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摄影报道)春意渐浓,各类时令春菜争相上市,槐花、山麻楂、香椿、春笋等成为餐桌上的“春日限定”。这些承载着自然馈赠的野菜与春蔬,既唤醒了人们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记忆,也暗藏健康风险。如何科学“咬春”,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

春菜争“鲜”:从山野到餐桌的春日盛宴

近日,随着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南北春菜跨越地域限制,纷纷亮相商超与线上平台。记者昨日走访市区多家农贸市场看到,香椿、槐花、榆钱、山麻楂等“春日限定”菜品大量上市,除了香椿价格稍高外,槐花、山麻楂等价格一般在几元一斤,十分实惠,引来顾客纷纷购买。

从古至今,“咬春”习俗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健康生活的追求。如今,春菜的烹饪方式更趋多元,春菜的营养价值也被大家熟知:洁白如雪的槐花不仅可观赏,更可入馔。其性微寒,富含槲皮素和芦丁,具有清肝明目、降血脂的功效,适合制成槐花茶、槐花饭或蒸食;山麻楂作为海滨城市居民钟爱的野菜,需经焯水、浸泡去苦后,与五花肉、韭菜搭配成馅,制成油润鲜香的山麻楂包子,成为春季餐桌的“灵魂美味”;香椿嫩芽的独特香气与春笋的脆嫩甘甜,分别通过凉拌、炒制或炖汤,演绎出“舌尖上的春天”。

“槐花大包子是我们全家的最爱,每年春天就惦记这一口。”刚刚购买了两斤槐花的市民王大姨说,9.9两斤的槐花够自己蒸一顿包子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独属于春天的味道。”

营养与风险并存:科学食用是关键

春菜虽营养丰富,但不当食用可能引发健康问题。春笋、荠菜等含高草酸和粗纤维,过量食用易刺激肠胃,甚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尤其胃溃疡患者需谨慎。香椿嫩芽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建议焯水30秒以降低风险,且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0克。而槐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食;野菜如蕨菜含原蕨苷(2B类致癌物),需焯水去毒。

市疾控专家建议,烹饪时一定要注意预处理,春菜烹饪前需焯水去草酸、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每日春笋、香椿摄入应该限量,老年人、儿童尽量少食,此外,安全采摘,野外采挖需遵循“三不原则”——不认识的、颜色艳丽、有异味的野菜坚决不采。

春菜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舌尖文化的延续。在享受“一口吃掉春天”的愉悦时,唯有科学食用、适量尝鲜,方能不负春光,守护健康。

责编:王瑶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