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共享菜地”在福州兴起!租块地种菜,解压又能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2:36:00    

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丹莹

“共享菜园”正悄然兴起

“走!周末种菜去!”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这句充满泥土气息的邀约正在福州朋友圈刷屏。记者走访发现,“共享菜园”正悄然兴起。只需支付数百元年费,市民便能在距市中心20公里的郊区认领一块20平方米的菜地,既满足一家三五口人的日常蔬菜需求,又能体验从松土播种到采摘收获的全流程农耕乐趣。这种租地当“新农人”的模式,不仅融合了经济、教育、休闲等多种属性,还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不仅省了买菜钱,种菜过程还很治愈”

市民在共享菜地体验农耕的乐趣

早上6点,福州白领林倩的手机闹钟响了。洗漱之后,她便驱车20公里前往闽侯县一处共享菜地,那里有她租下的“现实版QQ农场”。

“现在是春耕时节,可以种下第一轮种子了,等过一个月就能有收成。”林倩称自己为“都市农夫”,朋友圈里种菜打卡的点赞数,早已超过健身房锻炼照的点赞数。

记者走访发现,在福州,像林倩这样的“都市农夫”并不少见。他们利用周末或闲暇时间,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农耕的乐趣。同样租了一处共享菜地的王先生就对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的共享菜园基本都会提供农具、种子、有机肥,还有农技专家的定期指导,到了收成季,菜园主还会帮忙采摘配送到家,不仅省了买菜钱,更重要的是种菜过程很治愈,孩子还能来体验农耕。”

“有父母带孩子体验,有白领把种菜当减压”

市民在共享菜地体验农耕的乐趣

在闽侯县五都村一家农场共享菜园内,主理人黄女士正在开垦着荒地,其中一些20平方米的菜地上还挂着认领人的姓名牌。

“我是今年4月份开始做的,目前承包了4亩地,有3亩用来做共享菜地的出租。”黄女士表示,她将3亩地分化成100块地,现在已经出租了8块,近200个平方。目前来的租户中既有怀旧的银发老人,也有年轻父母带孩子体验自然,更有白领把种菜当减压方式。

此外,为满足不同需求,黄女士所经营的共享菜园还推出两种模式:以一块20平方米的菜地为例,租户自种模式年费800元,全托管模式(即帮客户全程管理)为2000元,均提供种子。“剩下的一亩地用来打造成露营烧烤的休息区,还有个小池塘可以供租户们钓鱼。”

记者向福州其他几处共享菜园的经营者了解到,除了按年为单位进行收费,还有按照季度起租。一位农场主理人告诉记者,以2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为例,如果是全托管模式则每月400元,并且可以免费提供可视监控,租户通过监控视频就能实时掌握蔬菜生长情况。

“我承包的地在200平方米左右,去年就有4~6组家庭来租地种菜。”该主理人表示,如果租户没空来收菜,还会提供送菜上门的服务,配送费参考同城配送费。

专家:两大因素驱动“共享菜地”走红

从钢筋水泥到阡陌田园,福州的共享菜地不仅重塑了生产关系,更改变了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共享菜地”为何悄然走红?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张慧芳教授认为,“共享菜地”是一种通过共享平台激活农村土地(包括闲置耕地、撂荒地、房前屋后零散地块)+城乡劳动力+城乡资本等资源,形成轻资本化、体验丰富的经济模式和消费模式。

与传统农业租赁不同,“共享菜地”不仅提供土地使用权共享,还包含场景化体验和多元参与,运营方深度介入经营,提供种植指导、托管服务甚至远程监控,形成“生产性体验+社交互动”的新模式。

为什么市民愿意为租地种菜付费?张慧芳教授表示,这背后是经济与非经济动机的双重驱动。张慧芳教授分析,经济因素中,比起购买市面上的有机菜,自种的经济成本可能会更低,非经济因素涵盖食品安全、体验经济、社交需求、亲子教育、研学活动和减压需求等。

“露营经济侧重社交性与短暂消费体验,而共享菜地能创造实物农产品和情感价值,具备更持久的参与周期。”张慧芳教授表示,这种深度融合城乡资源的模式,或许正在成为都市人群追求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新选择。

编辑:一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