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如何赋能育人?这个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圆满举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41:00    

3月29日上午,第三届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幕。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刊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联合协办。

来自国内10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的300多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参加会议。围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政策解读、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大思政课理论与实践、AI赋能课程思政与文化素质教育、科技人文协同育人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华科大副校长冯丹教授致辞。图/汪一凡 杨晨皓摄

会议设开幕式、大会报告(8个)、分论坛(6个)和闭幕总结等环节。

大会报告上半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申小蓉教授、湘潭大学原副校长刘建平教授、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利琼教授分别以“AI赋能课程思政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思考与实践”“探索课程思政的七层宝塔”“扎根大地 翱翔云端——AI时代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作大会报告。

信思金教授指出,随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人工智能技术为课程思政与文化素质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他认为,要让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全流程,通过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和智慧化育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兰利琼教授以自己用DeepSeek的经历为引子,讲述AI热潮下的冷思考,指出虽然我们经受着AI浪潮冲击,但是人类智能的生长性神经网络、非线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独特性仍是AI无法替代的。这要求我们继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通过跨学科的通识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她强调AI时代的图书馆工作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同时推动AI+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信息辨析与规范使用的能力。

大会报告下半场,华科大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欧阳康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李遇春教授,华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教授分别以“强化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品格和资政育人使命”“以课程思政把握引领教育变革”“‘新时代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挑战”“课程体系思政:专业建设的新实践——以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为题作大会报告。

大会现场。图/汪一凡 杨晨皓摄

会议还分设6个分会场,分别聚焦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文史类课程思政、理工类课程思政、A1赋能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等领域。所分享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涉及十几个学科的专业课程,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通讯员 舒年春 曹欣婕 贾申奥

编辑 曾金秋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